特等奖 您所在的位置>首页 > 大众评审评选 > 特等奖
榫卯
作者:广东省广州市太和镇太和中学 初三4班 李炜聪 票数:71

  我的爷爷准确来说应该是个木匠,但是也不完全,除此之外,他还会很多。

  爷爷出生的年代,是街上还贴着毛主席的时候。多少在如今看似已经衰弱的手艺,但在那时候却仍然盛行。我的爷爷当时就是一个木匠,靠着这一门精湛的手艺,为人做家具,而谋生。

  时光荏苒,弹指二十几春秋。

  爷爷的黑发被昔日掠去。

  爷爷也不需要再靠来维生。但爷爷还是放不下,总会在闲暇时做个小板凳啊,

  还是小茶几。

  一大早,爷爷就去选木料,爷爷说木料不能太硬,也不能太软,选桦木最合适,既不太软,也不太便,还结实耐用。

  之后,首当其冲的就是刨平。爷爷先用锯子,先锯出基本的形状。锯声此起彼伏的响起。然后就到刨子派上用场了,爷爷轻松的从木头的这一端到那一端,然后一片完整的木片如纸一般的被刨出,木头上的纹理在阳光透射下显得十分好看,像是泛黄的字画,但是当我用刨子,刨那些被爷爷锯剩余的废料时,总是力尽九牛二虎之力,才刨出一片不完整,厚薄也不均匀的木块。但刨子在爷斧手上也总是如鱼得水,可想而知,木匠是一朝一夕对自己磨练练出来的,所以才有了熟能生巧这一说法。

  等到这一步完成后。一块大的木头就被分成许多段的木段,之后更是花功天的地方了!

  爷爷拼接俩块木头既不用钉子,也不用胶水,而是一段凿出榫,另一段凿出卯,然后拼接在一起。这一步可要花真功夫了。

  你也总是月惯泡一杯清茶,摆在旁边,阳光从透明的杯子里穿过,投射在地,我出一抹清秀的绿色。

  爷爷老啦,人看不清,需要戴老花镜,戴上老花镜的爷爷竟如此认真,如此沉着冷静爷爷先是用铅笔在木头上画出大致的纹理,然后就可以用凿子在木头上一点点的凿一点点的敲。每当凿完一部分 就抿一小口清茶。

  爷爷似乎凿了很久,阳光从墙根慢慢挪到了日历旁。

  但爷爷还是很耐心的跟我讲解什么是燕尾榫,什么是棕角榫,什么时候该用这个,什么时候该用哪个。我也是听得津津有味,感慨中国文化的神奇之处。

  到了关键的一步,就是将榫卯拼接在一起了。这一部也是我最喜欢看爷爷做的。

  先找好位置,对准,之后就用木锤一锤一锤的凿进去。拼接完毕后,两块木头连接处竟然严丝密缝。我的心逐渐萌生出了以后想继承爷爷手艺的想法。

  然后用砂纸细细的打磨,磨去细枝末节,剩下来的,就是其本真的地方,就像是人在时间的流里打磨,将昔日磨去,剩下的就是自己想成为的东西了,之后就是刷清漆了,这一步骤是将木头的纹理突显出来,也是为了使家具更耐用。爷爷用一柄细小的刷子,缓缓的刷,木头的纹理逐渐地,像血脉般清晰起来,这张小板凳,竟显得如此精致华美:像是用古代精湛的手艺和木头相结合起来。

  千辛万苦,忙活了好几天,才将一张小凳子造好。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。

  随着科技的发展,在这个争分夺秒的世纪,这种如此缓慢的技艺是否早就被抛弃了。取而代之的都是一-些冷冰冰的机器,做出来的东两怎么会有情感呢。

  实际人最不应该忘记的,是如瑰宝般的传统,抑或是绚烂精湛的技艺,还是早就被磨灭在时间里仅存的匠人精神!

  剩下的也只不过是那些在老巷里,或深山老林中与世隔绝地匠人还在用龟裂的

  双手一锤一锤的敲击着木头,含泪坚持罢了。

指导教师:戴娜珍